第一、产品经理要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,不仅仅是一个Idea
我觉得只要是头脑正常的人,都会有各种想法和观点,这并不能说明他有多聪明和头脑灵活,退一步讲,就算这个人的想法被其他人接受,也未必说明这个想法具有市场价值,未必能从想法衍生出好的产品,因为每个人的见识、阅历有限,把想法投放给小部分人得到认可不能说明太多问题。
乔布斯的伟大,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预见性,能准确的判断出 PC 未来 10 年的发展,能准确预见互联网的未来,这是产品能成功的关键。
比如对移动互联网的预测,2014 年-2018年必定是移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周期,移动支付领域、O2O 领域、移动办公领域都会有飞速发展。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到让人乍舌,一年多前,一些非 IT 人士,不会弄 Android 手机还是很正常现象,现在街上的出租车司机如果不会用打车软件、不会用移动支付,已经被同行嘲笑了。如果产品经理不能预测出未来市场变化,就会错失良机,要么被同行弄死,要么被用户抛弃。
第二、产品经理要懂用户,甚至要置身于客服的位置
我这里再讲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我也讲了很多次。
我曾经带领团队开发一个商城平台,他们的用户是大街上维修手机的店铺,后期我们计划为商家提供更多服务,我就设想能否为每个维修店设计一个专门页面,通过 SEO 优化,为他们通过网上带来修手机客户。结果我们事先在他们的论坛上做了一个调查,其中有一个客户的反馈触动了我,他说”会使用互联网搜索的人,不会来修手机“,我就立即意识到我对这些维修店了解不够,实际上他们面对的客户群体往往是民工居多。
我曾经见过做车载导航统计的公司,他们在做产品的时候,要和司机师傅一同作息,就是为了跟进产品,甚至要夜间出去。
在这方面,我觉得产品经理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,相反那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产品经理,不屑底层工作、总有高高在上优越感,每天都办公室梦想设计出伟大产品,觉得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,控制欲是他想成为产品经理的唯一理由,这样的产品经理是没有机会做出好的产品的。
第三、没错,按钮的定义不是设计师决定的,这是产品经理的职责
国内那些专门打造用户体验的团队,一般都称为 UED,最早见于阿里巴巴,在国外公司一般都成为 UX,设计团队与产品的用户体验接触最密切,UI 和 UE 这些范畴以及他们工作中的一些专业方法,产品经理都要懂,不然是没有办法把用户需要转换成设计交互语言的。
如果你不给设计师设定一个场景,那么设计师有一百个理由做出一百个按钮的设计,从设计角度说,这些设计都是合格的。产品经理就是这个设计场景的人,就电影《Inception》中,梦境设计者(Architect)会给造梦者设定梦境,造梦者依据设计造梦,否则,造梦者真的可以随意做美梦了。
如果是一个互联网产品,一个按钮、背景颜色,实际上都是取决于产品使用者的特定的背景的,他的地域背景、互联网文化背景等等,而这些不是设计师职责范围的。
我们在两年前做了一个东南亚移动互联网的平台,当时的设计师是我的朋友,因为这是个 Startup,所以人手有限,我的朋友在做设计的同时,也是做了一部分产品经理的角色的,比如东南亚地区更喜欢色彩靓丽的风格,那么整套产品都会体现这一特点。
所以,如果用户觉得产品外观丑的要命,不要再把责任推卸给设计师。
第四、产品经理把业务实体抽象成模型转换到产品方案上是最困难的
我觉得这一个环节是最难把控的。一般来说,每个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,更多都是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公司的习惯来制定的,很难整理出来通用的方法。
比如你要设计一款 iPad 售楼展示系统给售楼处来使用,你可能要兼顾双重使用者,售楼员以及购房者,购房者更关注位置、实际样板间图片展示、价格、交通、优惠,而售楼员更在意便捷性,直接在 iPad 上记录了购房者信息、购房者对这个楼盘的满意程度,是否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后电话回访。那么综合这些指标,考虑产品的设计要优先体现出来哪部分在显要位置。
第五、产品经理要在团队中打造个人魅力
你既然不是那三个领域的专家,那人家为什么要信服你?这可能就需要你有个人魅力(如果你本身够帅气到也是个优势),要凭借你的实力打造在团队中的影响,就像小说中的张无忌,如果不会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,是很难服众的,也别指望身边有 4 个女人追随了。
第六、产品经理要有很强的控制欲,那些“强迫症”、“偏执狂”更适合做产品经理
如果你为了保住在公司的地位,不敢和你的上级顶嘴,不敢和其他部门说“NO”,不敢为了一个像素和同事争得面红耳赤,是很难打造出色的产品的。
这方面,乔布斯像外界说的那样偏执,我到很认同他的做法,就像《The lost interview》中对他的采访中他说的:伟大的人,不会在意自尊,大家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产品上,这毕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。
同样,在某些企业里,说话要小心、发邮件要注意措辞,不能得罪人、搞明哲保身这一套,在这样的公司,也只能老老实实混点工资了。
实际上,对于产品的把控,我更愿意由工程师来决定,Facebook 是典型的工程师驱动产品,这样好处是因为,避免了很多交接环节(如果通过产品经理把用户反馈传递给工程师,中间会损失很多信息),再有一个就是,毕竟产品的存在和技术太紧密了。如果要工程师驱动你的产品,就需要工程师具备产品经理的素质。